社會工作直接服務 方法及其應用 個案工作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涉及4個考點: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qū)工作以及整合社會工作方法,在近幾年考試中考查頻率較高,多以案例題、論述題的形式考查,所占分值為15~25分。
備考指南
本章要特別重視,需作為重點章節(jié)進行學習和復習。
對個案工作相關的知識點,重點做好回答方案設計、案例分析的準備。建議理解各種服務模式的理論假設,明確每一種服務模式的特點和適宜解決的問題類型,在此基礎上掌握各種服務模式的治療技巧。
對小組工作相關的知識點,重點做好方案設計的準備。建議理解小組工作各種模式的含義,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包含各階段工作內(nèi)容的小組工作方案。
對社區(qū)工作相關的知識點,應同時做好回答方案設計、案例分析和論述題的準備。社區(qū)工作是我國社會治理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基層載體,是社會工作發(fā)揮作用的重要場域,需做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能夠運用其解決社區(qū)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回應基層治理現(xiàn)代化這一政策熱點。
“整合社會工作方法”這一知識點在以往的考試中雖然沒有明確涉及,但是,隨著命題進一步貼近實際問題的有效解決,進一步回應政策熱點和社會問題,這一知識點將有很大可能出現(xiàn),且會與諸如社會工作理論、社會服務方案設計或是社會工作實務領域等知識點混合出現(xiàn)。
本章脈絡
社會工作直接服務方法及其應用
1.個案工作
(1)個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應用
(2)個案工作的實務技巧及其應用
2.小組工作
(1)小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應用
(2)小組工作的實務技巧及其應用
3.社區(qū)工作
(1)社區(qū)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應用
(2)社區(qū)工作的實務技巧及其應用
4.整合社會工作方法
(1)整合社會工作方法的特點
(2)整合社會工作方法的運用
知識解讀
一、個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應用
個案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之一。最早對個案工作進行清晰界定的是美國社會工作專家瑪麗·里士滿,她在《什么是社會個案工作》一書中對個案工作進行了概括:“個案工作包括一連串的工作過程,它以個人為著手點,通過對個人及其所處的環(huán)境作有效的調(diào)整,以促進其人格的成長!痹谏鐣ぷ鞯陌l(fā)展歷程中,不同的專家和學者對個案工作作出了不同的定義,總而言之,個案工作是指運用專業(yè)知識、方法和技巧,通過一連串的專業(yè)工作,幫助遭遇困難的個人或是家庭發(fā)掘和運用自身能力及其周圍的資源,改善個人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適應狀況,實現(xiàn)對人的尊重和肯定的過程。
秉持人在情境中的視角,個案工作的本質(zhì)是協(xié)調(diào)服務對象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適應狀況,恢復和增強個人或是家庭的社會功能,提高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適配程度。
1.心理社會治療模式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具有雙重焦點,既關注心理因素,也關注社會因素。
(1)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心理社會治療模式在處理問題時注重從個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著手,了解和分析個體內(nèi)部要素和環(huán)境外部要素失去平衡的原因,并尋找重建平衡的方法。其理論假設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①對人的成長發(fā)展的假設。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由生理、心理和社會三方面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動
②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服務對象的問題要么來源于外部環(huán)境,即不良的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要么來源于內(nèi)部要素,即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呈現(xiàn)出“巨嬰”狀態(tài);要么來源于過分嚴厲的自我防衛(wèi)機制和超我功能,呈現(xiàn)出對自己要求過于苛刻的狀態(tài)。
③對人際溝通的假設。有效的人際溝通交流必不可少,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條件。
④對人的價值的假設。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即使是暫時面臨困擾的服務對象也具有可以挖掘的潛能。
(2)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分為直接治療技巧(注重內(nèi)部要素)和間接治療技巧(注重外部要素)兩大類。直接治療技巧,即直接對服務對象進行介入的具體方法,包括非反思性治療技巧和反思性治療技巧兩大類。非反思性治療技巧指社會工作者直接向服務對象提供服務,服務對象只被動接受的各種治療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響和“探索-描述一宣泄”三種。
①支持指社會工作者通過同理、接納、尊重等方式減輕服務對象的焦慮和不安,給予服務對象必要的肯定和認可。
②直接影響指社會工作者通過直接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意見和看法促使服務對象發(fā)生改變。
③“探索一描述一宣泄”指社會工作者通過引導服務對象描述和解釋自己的困擾及其產(chǎn)生的原因和變化過程,為服務對象提供必要的情緒宣泄的機會,以調(diào)整服務對象的心理狀態(tài)。
反思性治療技巧指社會工作者通過與服務對象相互溝通交流,引導服務對象分析和理解自身問題的各種方法,包括現(xiàn)實情況反思、心理動力反思和人格發(fā)展反思三種。
①現(xiàn)實情況反思指社會工作者引導服務對象對自己所處的實際情況作出符合實際的省察和理解的技巧。
②心理動力反思指社會工作者協(xié)助服務對象正確了解和分析自己內(nèi)心的反應方式的技巧。
③人格發(fā)展反思指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對象重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經(jīng)歷、調(diào)整自己人格的技巧。間接治療技巧,著重于服務對象的外部環(huán)境,即通過改善周圍環(huán)境或者輔導重要關系人,通過他們對服務對象產(chǎn)生影響的治療技巧。間接治療技巧一般認為有維持、直接影響、“探索-描述-宣泄”和現(xiàn)實情況反思四種技巧。這些技巧與直接介入的輔導技巧相同,只不過所針對和運用的對象不同,間接輔導技巧的對象包括服務對象的父母、朋友、同事、親屬、老師、鄰里和社區(qū)工作者等。
(3)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特點。
①注重從人際交往的場境中了解服務對象。這是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研究階段。只有在具體的人際交往場境中進行日;挠^察,才能夠全面了解和準確把握服務對象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②運用綜合的診斷方式確定服務對象問題的原因。這是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診斷階段,包括心理動態(tài)診斷、緣由診斷和分類診斷。
③采用多層面的服務介入方式幫助服務對象。這是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治療階段,共分為遞進的5個層面:一是改善服務對象的內(nèi)在心理狀態(tài):二是減輕服務對象系統(tǒng)功能的失調(diào);三是增強服務對象的適應能力;四是挖掘服務對象的潛能;五是改善服務對象的人際交往關系。
2.認知行為治療模式
認知行為治療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短期治療模式,是行為主義和認知學派發(fā)展融合的產(chǎn)物,其特點是將認知治療和行為治療相結合。
(1)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基本假設。認知行為治療模式是以人的認知和行為作為介入焦點的治療模式,共包含兩項基本假設。
①認知對人的情緒和行為有重要的影響。比如,大學生小王性格內(nèi)向,認為自己無法在眾人面前公開演講,這種認知會導致小王在面對眾人時產(chǎn)生焦慮和畏懼情緒,因而容易產(chǎn)生退縮和回避的行為。
②人的行動能夠影響人的思維方式和情緒。比如,小王的退縮和回避行為會使其喪失進行公開表達的鍛煉機會,一旦被迫進行公開表達,很有可能會失敗,這種失敗進一步強化了其認為自己無法在眾人面前公開演講的認知,強化其對自身的負面評價。
(2)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治療方法。作為一種短期治療模式,認知行為治療模式一般會安排5~20次的面談,每次面談的時間約45~50分鐘,一般為每周1次。認知行為治療模式既關注服務對象此時此地的經(jīng)驗和感受,同時也關注服務對象的家庭背景、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和兒童早期的發(fā)展狀況。以下是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常用技巧:
①個案概念化,是指將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原則用于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具體分析,以作出適合服務對象的服務設計。
②合作式的治療關系,是指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建立起友好、信任和平等的合作關系,一起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設計和執(zhí)行服務治療計劃等。
③蘇格拉底式的提問,是指通過提問式的對話方式引導服務對象省察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認知行為治療模式強調(diào)讓服務對象參與具體的學習過程,而非強迫服務對象接受治療理論和概念。
④結構化和心理教育,是指通過讓服務對象設計日程的安排、提供反饋、反思日常生活經(jīng)驗等,幫助服務對象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提高其學習能力,以充分發(fā)揮面談輔導的治療效果。
⑤認知重塑,是指采用各種方式幫助服務對象認識和改變無效的認知和思維方式,加強服務對象的理性認知能力。
(3)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特點。
①認知行為治療模式注重認知和行為因素的結合。
②認知行為治療模式采用綜合的方式開展個案服務。
3.理性情緒治療模式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由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AlbertEllis)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為基礎提出的。由B引發(fā)C的;一般認為某事會引發(fā)某種情緒結果,但是理性情緒治療模式認為情緒結果與對事件的認知關系更大,因此,要改變C,必須要調(diào)整B。需要調(diào)整的B被稱為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場景中的經(jīng)驗絕對化、普遍化和抽象化之后形成的與事實不符的想法和觀點。
(2)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
①非理性信念的檢查技巧,即對服務對象的非理性信念進行探尋和識別的具體方法,主要包括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險和識別。
②非理性信念的辯論技巧,即對服務對象的非理性信念進行調(diào)整的具體方法,主要包括辯論、理性功課、放棄自我評價、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選擇、去災難化和想象。
(3)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特點。理性情緒治療模式主要圍繞服務對象的非理性信念展開,其特點主要包括明確輔導要求、檢查非理性信念、與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學會理性的生活方式和注意鞏固服務效果5個方面。
4.任務中心模式
任務是指服務對象為解決自己的問題而需要做的工作,是服務介入工作的核心,解決問題是目標,任務是解決問題的手段。
(1)任務中心模式的理論假設。任務中心模式在運用時非常關注服務對象的自主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服務對象具有處理自己的問題的權利和義務,二是服務對象具有解決自己問題的潛在能力。
(2)任務中心模式的治療技巧。任務中心模式把“有效的溝通行動”作為重要的治療技巧,而有效的溝通行動需要達到的功能有探究、組織、意識水平的提升、鼓勵和方向引導等。另外有效的溝通行動必須具備有系統(tǒng)、有反應等要素。
(3)任務中心模式的特點。任務中心模式的特點包括清晰界定問題、明確界定服務對象和合理界定任務三點,也只有滿足了這三個特點,才能夠滿足介入時間有限、介入目標清晰、介入服務簡要、服務效果明顯和介入過程精密這5個任務中心模式的基本要求。
5.危機介入模式
危機是指一個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險事件的破壞而產(chǎn)生的身心混亂的狀態(tài),危機介入模式就是針對這樣的狀況而開展的專業(yè)介入服務。
(1)危機介入模式的相關理論。危機通常分為普通生活經(jīng)歷危機和特殊生活經(jīng)歷危機兩類,危機的發(fā)展一般分為四個基本階段,即危機、解組、恢復和重組。
(2)危機介入的基本原則。危機介入模式的原則包括及時處理、限定目標、輸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復自尊和培養(yǎng)自主能力。危機介入模式通常涉及三個方面的基本服務,包括危機中無助感受的處理、外部資源的挖掘以及服務對象應對危機能力的提升。
(3)危機介入模式的特點。
①迅速了解服務對象的主要問題。運用開放式提問方式引導服務對象整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助于快速了解服務對象的問題。
②迅速進行危險性評估并作出判斷。迅速評估服務對象的危機程度和問題,對于危機介入模式至關重要。
③有效穩(wěn)定服務對象的情緒。
④有效協(xié)助服務對象解決面對的問題。
6.人本治療模式
人本治療模式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在總結臨床介入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充分貫徹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原則,注重感受和反映服務對象的內(nèi)心變化。
(1)人本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人本治療模式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其理論假設如下:
①人具有巨大的內(nèi)在潛能,有追求不斷發(fā)展的基本趨向。
②自我概念是服務對象對自己的看法,包括服務對象對自己的知覺和評價、對自己與他人關系的知覺和評價、對環(huán)境的知覺和評價三個部分。自我概念是人在與周圍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
③當來自他人的價值標準在內(nèi)化的過程中與服務對象的內(nèi)心要求發(fā)生沖突時,會使服務對象的自我概念與真實的經(jīng)驗和感受相沖突,從而產(chǎn)生心理適應不良和心理適應失調(diào)的情況。
(2)人本治療模式的治療策略。人本治療模式認為有效的輔導方式并不是具體輔導技巧的運用,而是要創(chuàng)造出一種充分接納的環(huán)境使服務對象接近自己的真實需要,從而解決其面臨的問題,促使服務對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3)人本治療模式的特點。人本治療模式具有注重社會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態(tài)度、強調(diào)建立積極有效的輔導關系以及關注具體的輔導過程三個特點。值得注意的是,人本治療模式非常關注治療關系的建立,要求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具備真誠、同感和無條件積極關懷三項充分必要條件。
7.家庭治療模式
家庭治療模式中常用的有兩種: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和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1)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以家庭作為基本的治療單位,假設家庭的動力和組織方式與個人的問題密切相關。家庭系統(tǒng)、家庭結構和家庭生命周期都會對個人和家庭的問題產(chǎn)生重要影響。病態(tài)的家庭結構會妨礙家庭功能的正常發(fā)揮,造成個人的適應不良,而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也可能會引發(fā)各種適應問題。
知識加油站
病態(tài)家庭結構的基本方式包括:
(1)糾纏與疏離。如果家庭系統(tǒng)中各子系統(tǒng)之間的邊界不清晰就會出現(xiàn)糾纏與疏離的現(xiàn)象。其中,子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過分密切,稱為糾纏。子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過分疏遠,稱為疏離
(2)聯(lián)合對抗。當家庭成員之間出現(xiàn)相互沖突的現(xiàn)象時,有些成員就會形成同盟,與其他成員對抗,這就是聯(lián)合對通過第三方實現(xiàn)相互溝通交流,這樣就把第三方帶種現(xiàn)象稱為三角纏
(4)倒三角。在核心家庭中,權力一般操縱在父母手中,但有些家庭由于某些原因,導致子女支配父母或子女與家長爭權,出現(xiàn)權力結構的倒置現(xiàn)象,稱為倒三角。
(2)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
①重演,即讓家庭成員重現(xiàn)交往場景尤其是沖突過程,從中呈現(xiàn)家庭的結構和交往方式。
②集中焦點,即讓家庭成員的注意力集中在家庭結構和交往方式上。
③感覺震撼,即利用重復、強調(diào)等方式突出社會工作者所強調(diào)的要點。
④劃清界限,即幫助服務對象理清交往的邊界線,從而調(diào)整家庭結構和交往方式。
⑤打破平衡,即協(xié)助家庭成員挑戰(zhàn)家庭的病態(tài)結構,調(diào)整家庭的互動方式。
⑥互動方式,即引導服務對象注意和反思成員之間的交往方式。
⑦協(xié)助建立合理的觀察視角,即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向家庭成員提供專業(yè)建議,協(xié)助服務對象建立合理的觀察視角。
⑧似是而非,即通過強化問題協(xié)助家庭成員整理原有的模糊不清的錯誤想法。
⑨強調(diào)優(yōu)點,即引導家庭成員注意家庭成員和家庭整體的優(yōu)點,避免過分關注家庭的不足。
(3)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特點。
①進入家庭時要注意以家庭整體作為工作焦點,關注家庭的基本結構和成員之間的交往方式。
②評估時關注家庭功能的失調(diào)狀況。
③介入時強調(diào)家庭功能的恢復。
(4)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
①對人的理解。薩提亞認為人是善的,只有保持與他人的充分交流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和資源。
②對困難的理解。薩提亞認為人出現(xiàn)問題的真正原因是錯誤的應對方式。
③對家庭的理解。薩提亞認為家庭對人的成長意義巨大,在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差異時,通常有要求全部保持一致的封閉式和允許彈性處理的開放式兩種類型。
(5)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治療方法。
①自尊和自我價值的診斷。通常采用走冰山的方式引導家庭成員的深度覺察。
②溝通方式的診斷。根據(jù)溝通中對自我、對方和場景3個方面關注程度的不同,可分為指責型、討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5種類型。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更加關注治療過程,治療技巧的運用則在次要。
(6)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特點。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對自尊的強調(diào)、關注經(jīng)驗的整合、注重感受的改變。
二、個案工作的實務技巧及其應用掌握
1.個案工作的階段性特征及其要求
(1)申請與接案。接案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通常面臨三項基本的任務:鼓勵服務對象積極面對改變、明確服務對象的改變要求和確認求助對象的受助身份。
在這一階段,建立良好的專業(yè)關系非常重要,社會工作者應積極與服務對象溝通,用真誠、尊重、接納等方式營造良好的氛圍,盡快與服務對象建立互相信任的專業(yè)關系。
(2)預估與問題分析。本階段資料收集和評估同步進行,通過收集與服務對象問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對服務對象問題的成因、影響因素、發(fā)展狀況以及服務對象所擁有的資源等進行評估,從而作出初步判斷。
(3)制訂計劃。本階段應盡可能鼓勵服務對象共同參與,服務對象在過程中的參與不僅能激發(fā)服務對象的改變動機,還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機會。服務計劃的內(nèi)容一般包含7個方面:一是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yè)等與問題有關的信息;二是服務對象希望解決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準確表述;三是理論依據(jù),包括其基本概念與實務應用重點;四是服務計劃的目標,包括總目標和分目標;五是服務開展的基本階段和采取的主要方法,包括對問題、方法、效果、所用資源的階段性呈現(xiàn);六是服務開展的期限,包括服務時間安排和頻率等;七是聯(lián)系方式,確定線上或是線下的聯(lián)系方式以保證雙方能夠及時溝通。
為了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增強服務對象改變的動力,在制訂好服務計劃之后社會工作者應與服務對象以比較正式的形式簽訂服務協(xié)議。服務協(xié)議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
(4)開展服務。一般來說,服務的推進遵循從能做的開始、從愿意合作的著手、采取綜合的服務策略等原則,社會工作者需要根據(jù)服務計劃逐步推進,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
在服務開展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應將專業(yè)價值融入整個過程和具體的方法使用中,根據(jù)實際情況扮演使能者、聯(lián)系人、教育者、倡導者、治療者等多種專業(yè)角色,積極動員和鏈接各種非正式和正式社會資源,解決服務對象面臨的問題。
(5)評估與結案。在本階段,社會工作者有結案、成效評估和跟蹤服務三項重要任務需要完成。
社會工作者對服務對象問題的解決程度、服務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服務關系等狀況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需要結案。在結案之前,社會工作者應做好以下4項工作:一是預先告知服務對象,以便服務對象提前做好準備;二是鞏固服務對象的改變和進步;三是與服務對象一起探討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為服務對象結案之后獨立面對問題做好準備;四是鼓勵服務對象表達結案時的情緒,并與服務對象討論之后的跟進服務。
成效評估是重要環(huán)節(jié)。評估涉及3個方面,包括服務對象的改變狀況、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以及介入服務過程的各種資源等。
跟蹤服務一般通過以下三種方法體現(xiàn):安排一些結案之后的練習,來鞏固服務對象已取得的進步,增強服務對象獨立面對問題的能力;調(diào)動服務對象周圍的資源,增強服務對象的社會支持;持續(xù)評估服務工作的效果。
2.個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1)會談。
①個案會談的類型。根據(jù)會談的目的和功能,可以把個案會談分為建立關系的會談、收集資料的會談、診斷性會談、治療性會談和一般性咨詢會談5種類型。
②個案會談的安排。個案會談的安排涉及多方面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的任務:
③個案會談的技巧。個案會談的技巧包括支持性技巧、引導性技巧和影響性技巧。
支持性技巧的主要功能是使服務對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鼓勵服務對象多表達,可以借助語言、肢體等多種方式進行。
引導性技巧的主要功能是引導服務對象整理想法,探索內(nèi)在經(jīng)驗。
影響性技巧的主要功能是使服務對象產(chǎn)生松動或是改變原有的錯誤認知或行為方式。
(2)記錄。記錄是指社會工作者根據(jù)服務開展的進程,對服務過程進行科學、系統(tǒng)記載和存檔的過程。
①個案記錄方式。根據(jù)記錄時所使用的工具,可以把個案記錄分為文字記錄、錄音和錄像等形式。
②個案記錄的要求。個案記錄的格式有一定要求,個案記錄的內(nèi)容要呈現(xiàn)出現(xiàn)在與過去、事實與推斷的邏輯。
③個案記錄的作用。個案記錄除了要記載個案的具體情況之外,還包括跟進服務、進行評估、作為轉(zhuǎn)介依據(jù)、作為機構評估依據(jù)和作為未來進行研究的參考等作用。
(3)收集資料。收集資料時常用的一些技巧包括:
①會談。會談的運用有自我陳述和對答兩種常見的方式。
②調(diào)查表。調(diào)查表主要用于收集資料,特別是一些涉及隱私或是不便于在別人面前表達的資料。調(diào)查表主要分為兩種:結構式調(diào)查表,有預先設計好的問題和答案選項;非結構式調(diào)查表,只有預先設計好的問題,答案采取開放式。
③觀察。觀察主要用于收集人際交流或是與個人生活場境化交往相關的資料。參與觀察是社會工作者在觀察過程中直接參與觀察對象的活動;非參與觀察是社會工作者在觀察過程中不直接參與觀察對象的活動。
④現(xiàn)有資料。根據(jù)資料呈現(xiàn)的方式,現(xiàn)有資料可分為文獻記錄和實物兩類。
(4)制訂服務計劃。制訂一個可行的服務計劃是服務介入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之一,需要掌握的一些技巧包括:
①目標清晰而且現(xiàn)實。服務計劃的目標應清晰易懂而且現(xiàn)實。服務目標的制定需要符合可觀察、可測量、積極正向等條件。
②服務對象的范圍明確。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應堅持以服務對象為主、以服務對象身邊的重要他人為參與者、以其他重要他人為支持者。
③策略合理。社會工作服務方案包括服務的策略,即服務介入工作的基本方法、技巧、步驟以及時間安排等。要注意服務策略與服務目標的一致性,服務策略之間要協(xié)調(diào)。
(5)評估。在評估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常用技巧:
①正確運用評估類型。評估一般分為效果評估和過程評估兩大類,在實際服務中,評估任務是綜合的,評估方法的使用也將是綜合性的。
②合理運用評估方法。常見的評估方式包括問卷評估、行為評估和心理測量等。社會工作者應根據(jù)不同的目標選擇合適的評估方式。
③鼓勵服務對象的積極參與。
④坦誠與保密。